5.1 相交线(通用)教案板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相交线 说课设计 5.1 相交线(通用)教案板书设计

5.1 相交线(通用)教案板书设计

2024-06-24 21:26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韩大勇  

地区: 吉林省 - 吉林市 - 永吉县

学校:永吉县第十二中学校

共1课时

5.1 相交线  初中数学       人教2011课标版

1教学目标

知识技能: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、对顶角,能找出图形中的

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,理解对顶角相等,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.

过程方法: 通过动手、操作、推断、交流等活动,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,培养识图能力,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;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,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

动中,并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

2学情分析

本节课以生活中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新课,通过观察、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中形成的角的位置、大小关系,掌握邻补角、对顶角的概念,并分析认识“对顶角相等“这一性质,达到判别应用的目的。在教学中,以掌握邻补角、对顶角的特征及相关性质为目标,让学生经历操作、观察、讨论、小结的探究过程,区别它们的异同,达到识图、判断的目标,并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,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。

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.1第一学时    教学活动 活动1【讲授】5.1相交线

教学过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创设情境  激发好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导语:  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,

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,本

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

征.

【课件演示】 

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,引入两条相

交直线所成的角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学生活动】

学生观察、思考、回答问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把剪刀,表演剪纸过程,提出问题:剪纸时,用力握紧把手,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?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教师点评: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,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二、合作探究,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,探索对顶角性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学生活动】

学生画直线AB、CD相交于点O,并说出图中4个角,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?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?

【课件演示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师生互动】

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,全班交流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“相邻”、“对顶”关系时,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∠AOC与∠AOD有一条公共边OA,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∠AOC与∠BOD有公共的顶点O,而且∠AOC的两边分别是∠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

【学生活动】

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,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?

(学生得出结论: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,对顶的两个角相等)

【课件演示】

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:

【问题】

1.如果改变∠AOC的大小,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?

2.概括形成邻补角、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.

三、初步应用

【课件演示】

例题:如图,直线a,b相交,∠1 = 40º,求∠2,∠3,∠4的度数.

【师生互动】

分析:两条相交直线,与∠1构成邻补角的有两个∠2和∠4,构成对顶角的则是∠3,因此由∠1 = 40º,不难求出∠2,∠3,∠4各自的度数.

【课件演示】

练习:已知,如图,∠AOC = 35º,∠COF = 80º,求:∠AOD和∠DOF的度数.

【师生互动】

分析:∠AOD与∠AOC互为邻补角,∠DOF与∠COF互为邻补角,因此,根据邻补角的定义不难求出∠AOD与∠DOF的度数.

三、小结

邻补角、对顶角的概念.

5.1 相交线 

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

5.1 相交线 

1第一学时     教学活动 活动1【讲授】5.1相交线

教学过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创设情境  激发好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导语:  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,

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,本

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

征.

【课件演示】 

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,引入两条相

交直线所成的角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学生活动】

学生观察、思考、回答问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把剪刀,表演剪纸过程,提出问题:剪纸时,用力握紧把手,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?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教师点评: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,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二、合作探究,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,探索对顶角性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学生活动】

学生画直线AB、CD相交于点O,并说出图中4个角,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?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?

【课件演示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师生互动】

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,全班交流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“相邻”、“对顶”关系时,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∠AOC与∠AOD有一条公共边OA,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∠AOC与∠BOD有公共的顶点O,而且∠AOC的两边分别是∠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

【学生活动】

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,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?

(学生得出结论: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,对顶的两个角相等)

【课件演示】

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:

【问题】

1.如果改变∠AOC的大小,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?

2.概括形成邻补角、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.

三、初步应用

【课件演示】

例题:如图,直线a,b相交,∠1 = 40º,求∠2,∠3,∠4的度数.

【师生互动】

分析:两条相交直线,与∠1构成邻补角的有两个∠2和∠4,构成对顶角的则是∠3,因此由∠1 = 40º,不难求出∠2,∠3,∠4各自的度数.

【课件演示】

练习:已知,如图,∠AOC = 35º,∠COF = 80º,求:∠AOD和∠DOF的度数.

【师生互动】

分析:∠AOD与∠AOC互为邻补角,∠DOF与∠COF互为邻补角,因此,根据邻补角的定义不难求出∠AOD与∠DOF的度数.

三、小结

邻补角、对顶角的概念.

Tags:相交,通用,教案,板书,设计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